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科華學校,城市縫隙中的花園
作者:建日筑聞 來源:建日筑聞
11月5日,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科華學校獲得2019亞洲建筑師協會建筑獎金獎(B-3類:公共設施/社區和公用事業建筑)。作為亞洲地區建筑界最高建筑設計大獎(已有40年歷史),該獎的設立旨在推出亞洲地區的優秀建筑作品,鼓勵傳承亞洲精神,推動亞洲城市、建筑環境的提升。
	
 
校園鳥瞰
	 
 
從運動場望向校區
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科華學校是一座總建筑面積為54000平米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包含中小學教室、各類專業教室、圖書館、體育館、游泳館、演藝報告廳、教師宿舍樓、中小學學生餐廳、教師餐廳以及專業運動操場等。
位于深圳大沖區的南山外國語九年一貫制學校,代表著長達十年的大沖舊改項目的最后一片拼圖,同時見證了這片區域從密集的“城中村”到城市化的“垂直森林”的劇烈變遷。
	
 
大涌村城市變遷
被周邊高密度的超高層商業住宅所包圍的場地,承擔著在當代中國過度地城市化進程中,如何將破碎的城市肌理重新填補、縫合的挑戰。
舊改前的基地,2008
	
 
基地現狀,2019
	
	  
 
2014年的基地
	
 
2019年的校園
策略一
水平與垂直
自然是思維和創造力的源泉,而創造更親近自然與開放的教學環境,是建筑師設計的出發點。特別是在容積率高昂的大涌,建筑師更體會到為師生們創造更多接觸自然機會的緊迫感 — 這也成為建筑師創建一個水平向的、低密度校園的動力。
	 
 
織補社區肌理
	 
 
水平與垂直
建筑師將南山外國語學校的校園構想為一座流線型、水平向的花園,與它所服務的城市住宅群落的密集、垂直縱向感形成強烈對比。校園的設計意圖打破建筑與周邊社區之間的邊界,創造一個與周邊社區“無縫聯接”的,由封閉、半圍合和綠色開放多種空間交錯而成的低層線性混合體。
	 
 
基地日照分析
	
 
過程模型研究
得益于教學樓的層數,這組建筑為這個過于密集的住宅社區提供了“呼吸”的機會,同時又可以把學生們從教室里吸引到室外,“回歸”校園生活,重新與自然建立健康的聯系。
	
 
以社區為背景的庭院生活
	
 
校園一角
策略二
交織花園
在這個巨大而平緩的架構中,蜿蜒的教學樓像不斷分叉的河流,將場地分割成了六個不同品質的戶外庭院,形成半私密的教學與活動的島嶼。
	  
 
	 
 
東側校園與城市關系
	
 
東側小學庭院望向城市
其六個庭院分別為:入口庭院、禮儀前庭,小學部庭院、中學部庭院、運動庭院、榕樹庭院--每個庭院都對應著一個主要的建筑功能。
	  
 
場地軸測示意
	
 
入口庭院
	
 
小學庭院
	  
 
榕樹庭院
與戶外庭院相對應,校園建筑被設計成三層高的帶狀體量,它們追逐著場地中每一寸從鋼筋混凝土森林(周邊住宅)里透出的光,沿著整個場地東側緩緩地延展至西側。
	
 
禮儀前庭
	
 
從禮儀前庭通往中學部
反之,在這些蜿蜒曲折的教學帶之間衍生出了流動性的、序列性的戶外活動空間,成為了每個教學組團量身定制的庭院。
在中學教學區和綜合教學區,動態細長的庭院隨建筑體量變化而閉合;在小學教學區和圖書館,庭院被樓梯呵護般的包裹著,抑或反過來,延伸至開闊的露天操場。
	
 
中學庭院一角
	
 
小學庭院望向城市
	
 
小學庭院一角
	
 
小學庭院
	
 
小學庭院
同時,橘色的首層天花吊頂將校園與各個庭院聯結在了一起,學生們即使在深圳多發的雨季,不用打傘就可以到達校園的各個不同位置。
	  
 
校園公共空間
	
 
校園公共空間
	
 
策略三
“大設計”的空間策略及生態創新
這個項目意圖顛覆打破傳統學校的設計方式,不再將校園單純的劃分為建筑區和功能區,而是通過一系列剖面上的空間組織使得每個教室都能最大化的接觸陽光和綠蔭。
	
剖面模型研究
	
剖面研究
這種策略強化出了一種錯落疊加的豎向空間組織,借此生成了無止境的剖面多樣性。自上而下的自然光形成了一系列的“垂直光井”,為內部的教學、游嬉、創作和互動等活動打造了極其豐富的空間形態。
	
綜合教學樓二層天光連廊
	
綜合教學樓首層天光展廳
整個校園的場地東北高、西南低,建筑師利用場地現有的自然坡度將一系列階梯狀的教學平臺架構于體育館、游泳館、演藝報告廳、餐廳這些大空間功能之上。這些大空間成為了承載師生教學、活動空間的“地面”的同時,又利用了臺地的關系,讓這些大空間同時也享有地面層的入口,或半地下的自然采光。
	
圖書館門廳
	
室內恒溫泳池
	
室內體育館
與業主合作,陸軼辰與他的團隊將整個校園的建筑、室內、公共空間以及視覺標識系統作為一個“大設計”的整體來考慮。
	
室內體育館
	
小學部樓梯間
	
中學部樓梯間
從植物選栽、校園色彩系統、標識與門牌、直到教室里每一個學生書包擺放的書柜、雨天雨傘的傘柜都成為了建筑設計的一部分。
	
建筑、室內、標識一體化設
針對深圳潮濕高溫的先天氣候,建筑師對照明與空氣質量進行了研究。薄剖面、遮陽系統、太陽能板、被動式節能措施、種植屋面和透水磚等被環保、節能措施的采用,也使得南山外國語學??迫A學校成為了中國華南地區第一座綠建三星標準的九年一貫制學校。
	
南向遮陽板示意
	
校園灰空間
	
遮陽折板細節
結語
作為青年建筑師,Link-Arc所接到委托的很多建筑項目往往都是在大規模城市開發后的“殘局”,在當今巨大的政治導向和房地產經濟力量的縫隙中,建筑師閃展騰挪,依舊希望可以為市民與師生們帶來與社區親密、和諧對話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建筑師衷心希望為在這個學校中長期生活和學習的學生們打造一個開放而溫暖的校園,提供更多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也因此,這個學校被稱之為“城市縫隙中的花園”。
	
從周邊高層住宅縫隙望向校園
項目圖紙
	
項目坐標
	
場地平面圖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
	
負一層平面圖
	
剖面圖
項目信息
建筑師:Link-Arc
地址: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文華路2號
建筑面積:54200 平方米
項目年份:2018
項目業主:華潤置地(深圳)有限公司
主創建筑師:陸軼辰、Razvan Voroneanu
項目建筑師:Hyunjoo Lee、朱雯、黃敬璁、方春騏、李詩琪
項目團隊:Kenneth Namkung、Dongyul Kim、Hyungsun Choi、鄧一泓、劉婧、Yoko Fujita、秦思夢、梅富鵬、閔嘉劍、郭奕爽、王騫、Mariarosa Doardo、袁佳琳、錢文韻、溫馨卉、高晴月
.END.
注:本文轉載自建日筑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