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創作中心新作 | 九峰鄉村會客廳
作者:gooood谷德設計網 來源:gooood谷德設計網
九峰村位于福州的“后花園”北峰之上,四面環山,中有溪流,環境優美,風景如畫。很多福州人在周末來此嬉戲駐留,觀山望水,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然而小小的九峰村并沒有很好的接待能力,山多地少,空間局促,如何用有限的現有空間提升鄉村的接待能力,同時亦可在游客不多的閑日里為村民提供一個有效的公共空間,是這里鄉村設計首要解決的問題。
▼九峰村鳥瞰
	
村中有很多老房子,但是這些房子大多不受村民的喜愛,其中有一處老宅,主人有三個兒子,紛紛成家,在老宅邊上蓋起了小洋樓,老宅里只剩下老父親還偶爾在走廊上凝視遠方,想著當初的事情,老宅已經越來越荒廢。于是,經過溝通和協商,他們愿意把不好住的老宅出租,利用這間已經多處變形的老宅子為九峰村建設一座鄉村客廳。
▼九峰村改造前照片
	
	
為了讓更多的村民認識到老宅的價值和魅力,我們對原有老屋采取了保留和加固的態度,只是在宅子后面接續了現代舒適的衛生間。老房子的磚柱和木梁已經很多破損,有的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彎曲變形。對于破損的磚柱,采取了偷梁換柱的方法,先支住屋架,然后拆掉舊的柱子,重新砌筑新的柱子。對于彎曲的木梁和地板,采取了加大密度的方法,將木梁增加了一倍,進行調直和加固處理。老墻基本不改變,保持了福州民居特有的開敞模式。
▼軸測圖
	
▼山下一角
	
▼次要出口
	
▼新增結構
	
除了老宅的主體部門,其他院墻和門樓、庫房,都已經年久失修,破爛不堪?;旧蠠o法保留,在策略上采取保持原機理修復的方法,基本上按照原來房屋的位置和體量進行重新修建,只是沒必要進行“仿古”的設計,既然是新的,就用新的語言表達。新的門樓、門房采取簡潔的片墻語言,在墻與墻之間或用內凹的單坡頂、透明的雙坡頂來表達對原有屋頂空間更新的提示和理解,同時保持主體建筑在入口方向的原有姿態。
▼主入口
	
▼門樓
	
▼一層走廊
	
▼一層中廳
	
整個改造的核心目的在于創造一個大體量的“會客廳”,能夠接待來客、開會、培訓或者喝茶小聚。然而原本的老宅沒有這樣的空間。為了不遮擋老宅,我們選擇了離入口的最遠的兩間前面設計了一個大空間,為了降低造價同時施工簡便,竹結構成為了優選。但是竹結構做無柱大空間非常困難,如果高的話還可以用竹拱,但為了不影響老宅,我們的最高點不能高于老宅檐口,同時最低點要和門房差不多,以不破壞原有的空間格局。
	經過與竹匠、施工廠家的不斷磋商,最終提出了一個竹桁架的“概念”,利用竹木完全模擬鋼管桁架的做法,同時,對薄弱環節進行加強。為了確保更好的結構穩定性,竹棚的柱子采用了六根8cm原竹合攏的做法,同時,為了保證竹桁架的整體性,增加了竹斜撐作為輔助構件,整個竹屋架體系漸變復雜,全部在現場經多年經驗的竹匠和工人手工加工完成。為了增加整個頂部的抗拔性能,兩面又增加了直接拉地的竹墻體系。竹客廳拉結均勻,造型含蓄,迎風面低矮,背風面最大拉高,盡量順應有可能遭遇的大風天氣。
▼觀景臺
	
▼竹棚
	
▼二層中廳
	
▼二層走廊
	
▼從二層望向竹棚
	
▼竹棚與山
	
整個老宅位于山坡之上,面對溪流和遠山,園林設計采取了“借景”的方法,將原本封閉的院墻打開,換之以蘆葦山草,竹客廳對面巧妙的對準遠處溪流邊的古亭,成為客廳向外看的畫面一隅,配之綠樹遠山,相得益彰。整個庭院內以福建山區最常見的竹林為主,新竹與老竹青黃交織,別有風韻。老宅背后由于緊鄰山體,排洪是個不小的問題,于是利用山腳巖石,做了幾處蓄水池,多雨時可以截流地表水,平時可以養魚養荷。為防止福州山區的暴雨天氣,還增加了一道排水暗溝。
▼竹林之間
	
▼山麓
	
盡管九峰村山美水美,但是娛樂、健身設施卻相當匱乏,村里的孩子多去下面的小溪戲水玩耍,小溪中深淺不一,沙軟石松,危險時有發生。于是我們建議在客廳的最前面的山坡上修建一座室外小泳池,以供孩童們游泳、課后娛樂之用。
▼遠觀室外小泳池
	
鄉村客廳建好之后,已經成了福州北峰旅游的必去景點之一,每天吸引大量的游客到“客廳”中游玩拍照,完全敞開的設計不拒絕任何來客,大家自由的坐臥停留嘻嘻玩耍。保留的老宅與鄉土的建筑和旁邊的三棟小洋房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希望通過游客對這座小房子的注目與喜愛,慢慢的改變村民的看法,慢慢的少建小洋樓,多一份對本土傳統建筑的尊重與喜愛。
▼老宅與鄉土的建筑和旁邊的三棟小洋房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山寂
	
項目圖紙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設計團隊: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鄉土創作中心
主創建筑師:崔愷、郭海鞍
設計團隊:向剛、劉海靜、范思哲、何蓉、劉慧君
規劃設計: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
施工設計:福建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業 主: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政府
.END.
注:本文轉載自gooood谷德設計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