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創國際公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宿舍樓’競賽方案
作者:建日筑聞 來源:建日筑聞
效果圖
此方案僅為競賽設計方案,具體實施方案尚未公布。
不久前,香港中文大學組織了聯合書院宿舍樓建筑設計競賽,在經過兩輪嚴苛的投票及專家評選,AG匯創和P&T Group 聯合體入圍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宿舍樓設計終輪決選,以下是AG匯創的競賽方案。
項目模型
設計之初,我們思考如何將新建宿舍樓在一個已存在的建筑群里形成一個相適應的共存關系,創造一個能與自然交融、 蘊含更多可能且開放連續的建筑空間。故此,設計延續了原有基地的建筑肌理,根據學校宿舍的功能需求,在注重建筑形態及外部空間的塑造與校區融合的基礎上,以圖書館為固定標志性建筑,遵循軸向平面上方向感的設計原則,保留一條通往聯合書院大道遠處景觀的視覺走廊,并通過和諧的尺度及相似高度的建筑形態和圖書館、曾肇添樓、思源館以集群的形式圍繞中央庭院進行串聯圍合展開對話。
項目鳥瞰
基地分析
規劃框架
統一的天際線
作為現有建筑集群的延伸,新建宿舍樓通過打破南翼和西翼的體量,在與曾肇添樓建筑高度保持一致的同時順沿聯合書院大道軸線,創造出一個面向遠處的框架景觀。整個建筑不僅從校園中心的角度創造了水平體量的連續性,還與聯合書院建筑群形成一個連貫的天際線和友好的城市建筑界面。
分析圖
效果圖
項目模型
與自然融合的建筑
圍繞建筑邊緣設計的柱廊空間,是原圖書館柱廊建筑架構形式的一種延續與提升,在為聯合書院草坪提供一個受天氣保護的步行體驗的同時將中央院落界面引入建筑空間,自然景觀的的滲透弱化了建筑空間與周圍環境的界線,營造出圍而不隔、自然流通、活躍而豐富的建筑內外生態系統。
建筑柱廊
項目模型
效果圖
開放庭院
分析圖
考慮到如何讓新建筑與環境更加親密,我們以層疊退臺、綠色露臺的設計方式,達成一種建筑內外空間景觀的連續。虛實相間的木色公區格柵形態,保證了建筑空間的滲透性與連通性。身處舒適的建筑內,與遠山自然景的視線交流的同時也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建筑設計思想。
項目模型
下沉的公共庭院
通過藝術雕塑穿插其中的有遮蔽的下沉景觀庭院,作為校區新的公共樞紐位于聯合書院大道軸線的末端,在這個自然流通且無能源設備損耗的風廊場所,師生們可在景觀與建筑之間毫無阻礙的出入,進行單純的放松、閱讀或各種簡單的主題文化社交活動。急車輛通道及泊車場則自然隱匿在建筑體塊背側較低的地面,在具備建筑入口廣場的功能的同時也減少了行車對聯合書院草地的干擾。
效果圖
軸測圖
分析圖
分析圖
項目模型
垂直社區中心
為減少建筑對現有環境的體量影響,讓建筑的尺度更加親切舒適,我們將多功能廳設計為半下沉的形態,它與下沉廣場直接相連,創造出室內外的無縫連接。共享的公共設施以開放的規劃和多層次的方式組織起來,通過置入的閱覽室、電腦室、健身中心圍繞連續的公共路線和平臺組織,為舍區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多元化互動公共空間場所。
流線分析圖
剖面圖
和諧而統一的建筑立面
在不凌駕于圖書館中心地標的基礎上,我們以模塊化的立面語言與現有建筑展開和諧對話,并通過色調和材料的統一與建筑集群相呼應,創造出強烈的建筑風格。極簡潔的建筑形體線條融合著光與影的變換,隱藏式空調單元及可操作的窗戶的精心設計,也使建筑形態更具整體性。
效果圖
分析圖
項目圖紙
場地平面圖
3D 模型
分析圖
項目信息
建筑師:香港匯創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中國
建筑面積:5100㎡
項目類型:公共建筑
主創建筑師:呂達文、蔡暉
設計團隊:羅晉偉、張懷宇、蔡俊彥、李宜喬
.END.
注:本文轉載自建日筑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