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升騰起的巨龍 - 杭州余杭大劇院,浙江
作者:gooood谷德設計網 來源:gooood谷德設計網
這座總面積七萬平米的大劇院將為市民帶來最頂尖的表演及活動空間,并將成為連接余杭本土文化與現代人文生活的橋梁。杭州余杭大劇院坐落于繁華都市與靜謐的東湖景色的交界處,它的形態宛如從水面升騰起的巨龍,為杭州的城市天際線譜寫了嶄新的文化地標。這座全新建筑也將成為余杭地區的城市核心,為這座飛快發展的大都市帶來濃濃的文化氣息。
余杭大劇院由Henning Larsen領銜設計,通過與杭州市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Buro Happold工程公司和AECOM景觀部門的密切合作,于2019年5月正式竣工開幕。它擁有一個可容納1200名觀眾的多功能大劇場,500座的黑盒表演劇場,會展中心及一系列配套設施。
Henning Larsen香港辦事處的合伙人兼設計總監Claude Godefroy解釋說:“中國的各大城市之間都存在激烈的地標競爭,大家為了創造新的城市文化中心而標新立異。在設計這些文化中心時,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立真正富有活力的城市中心,這些建筑應該是包容的,無論是針對演出觀眾還是普通市民,都可以無條件的接納。正因如此,我們在設計中格外關注場館周圍的公共領域,讓它們激活城市,令城市更宜居宜人。”
▼杭州余杭大劇院坐落于繁華都市與靜謐的東湖景色的交界處,它的形態宛如從水面升騰起的巨龍
從西湖到東湖的文化脈絡
此項設計最關鍵的一環是對東湖的設計,整個東湖的水域寬闊,并位于整個地區的中心,波光粼粼的湖面映襯了大劇院璀璨的倒影。雖然乍看之下東湖更像是既定的景觀,但其實它是Henning Larsen獲獎競賽設計的一部分,與杭州著名的西湖遙相呼應,并為當地創造了這個獨有的文化節點。曲折蜿蜒的長廊環繞著湖泊,中間銜接著一連串的小型公園(包括了中國的傳統水上花園)和配套商業設施。
公園毗鄰余杭高鐵站,該車站曾在余杭近期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而余杭大劇院的落成將在未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大劇院傾斜的形態效仿了杭州良渚文化中古人所創造的禮制建筑。大劇院的背面,公眾可以沿著坡道走向頂端,俯瞰城市,將東湖的美景盡收眼底。
▼設計最關鍵的一環是對東湖的設計,整個東湖水域寬闊,位于整個地區的中心,波光粼粼的湖面映襯了大劇院璀璨的倒影
一個融入城市的文化建筑
劇院由兩個向上傾斜互相交叉的體量構成,屋頂一直延伸至地面邀請游人上前參觀。兩個結構都擁有立體的幾何立面,它們的靈感源自冰面裂開時呈現出的紋路,圖案從實材為主的后側一直延伸至完全透明的前廳。
大會堂的入口被安置在建筑的不同方向,讓觀眾有機會欣賞到不同的景觀。同時室內的二層露臺和樓梯設計最大化了大堂內的景觀,讓觀眾也成為了劇院中的一景。
▼劇院由兩個向上傾斜互相交叉的體量構成,屋頂一直延伸至地面邀請游人上前參觀
余杭大劇院的兩個主要表演場館:可容納1200名觀眾的大劇場,和可容納500名觀眾的黑盒劇場。大劇院承辦各種活動的能力是設計的另一個焦點,這樣的設定也確保了聲學和舞臺設計的尖端性,我們所設計的黑盒劇場能夠對外敞開,從而結合外部的屋頂空間變身成為一個可容納10,000人的巨大表演舞臺。
大劇場的能承辦多種類型的表演和活動,從戲劇到歌劇,從音樂會到交響樂會,甚至政府會議都可以在此舉辦。Godefroy解釋道:“正是由于這樣多功能性,保證了大劇院能在全年不同時段都可以被充分使用。這雖然增加了設計的復雜性和挑戰性,但是卻大大提高了使用率,相比建設單一用途的表演場所,反而節約了城市資源和成本。”
▼黑盒劇場能夠對外敞開,從而結合外部的屋頂空間變身成為一個可容納10,000人的巨大表演舞臺
▼主大廳
▼主音樂廳
自5月開幕以來,余杭大劇院已經舉辦了多場表演及活動,這其中還包括了捷克愛樂樂團于5月18日舉辦的開幕音樂會。劇院及其周圍的景觀已經成為了余杭城市的最新亮點,并將帶動經濟的蓬勃發展,令余杭成為擁有兩千萬人口杭州地區的新中心。
Henning Larsen因其在歌劇院和音樂廳方面設計的專業性而聞名全球,2018年,還被巴黎聘請設計著名的巴士底歌劇院的擴張項目。在亞洲,Henning Larsen還設計了香港科技大學逸夫演藝中心和佛山大劇院。
▼夜景
▼效果圖
▼剖面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杭州余杭大劇院
項目地點: 杭州市余杭區望梅路
建筑師: Henning Larsen
設計階段: 2013 到 2016
施工階段: 2016 到 2019
建筑面積: 82,546 平方米
主觀眾廳座位數量: 1200座
小劇場座位數量: 500 座
設計團隊: Allen Shakir, Chee Yuen Choy, Dominik Mrozinski, David Babul Mikkel-sen, Ewa Bryzek, Emma Wang, Kasia Piekarczyk, Ka Tam, Melissa Sandoval, Michelle Tam, Peng Jia, Richard Wood, Thomas Bormann Credits
.END.
注:本文轉載自gooood谷德設計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