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舞的鳳凰 - 啟迪數字科技城(句容)科技園展示中心
作者:gooood谷德設計網 來源:gooood谷德設計網
布局:啟動窗口、引領園區
1.
核心區規劃理念
基地被西部干線劃分為科研辦公和配套居住兩個區域,然而科研辦公用地又被現狀河流分為三個地塊,設計之初,希望將三塊科研用地作為一個地塊設計。
通過對場地及周邊現狀的分析,設計時首先引入一條自由的曲線,將三個獨立的地塊有機的串聯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個整體;同時又在中間地塊引入一條南北方向的軸線與自由的曲線相呼應形成園區的主要結構軸線;將其打造為集景觀、交通、配套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公共服務軸。
通過次一級綠軸將水面景觀向地塊縱深滲透,并與主軸連接。將多層建筑與大獨棟建筑沿城市道路及主要軸線布置,形成連續的界面。相對高的小獨棟產品沿綠軸布置在地塊內部,組團面向水面形成開口,最大程度的獲取自然景觀資源。多層局部對城市開放,與城市周邊地塊形成互動和滲透;體量局部升起及錯動,強調圍合感,形成豐富的天際線。
▼項目整體鳥瞰
▼建筑外觀形象
▼概念生成
2.
展示中心的核心位置
設計結合場地分析,限定周邊道路及自然景觀的的區域范圍,通過對規劃布局的軸線位置及實現通廊的分析,確定了展示中心的中軸布局形式。展示中心設置在中軸的端頭,形成視覺中心。
核心區的規劃布局猶如一只飛舞的鳳凰,翱翔在神州大地;啟動區的形態正如那鳳凰的羽翼,寓意發揮啟迪控股的資源優勢。展示館則像鳳頭一樣通過建設宜產宜居的園區環境,吸引優秀的企業投資入住,帶領整個區域的產業創新與升級。
▼布局
▼展示中心設置在中軸的端頭,形成視覺中心。核心區的規劃布局猶如一只飛舞的鳳凰
理念:文化提煉、集群創新
1.
“TUS-ICON”的清華概念
建筑作為環境形態構成的重要因素必定要承載文化的使命。展示中心立意突出清華文化,嚴謹而富有內涵。結合清華科技園與啟迪文化,提出“TUS-ICON”的設計理念構思。通過對啟迪企業特質和文化的提煉,以及建筑形體的演繹來詮釋啟迪控股從“三螺旋模式”到“集群式創新”的理論實踐。
▼“TUS-ICON”的清華概念
2.
三螺旋模式的建筑結構
設計將“TUS-ICON”的概念與三螺旋模式相結合。形成富有靈動的三片葉子,緊接著進行找形及形態優化的工作。整體造型由三片立體旋轉上升的葉子及中間的裙體組合而成。
葉片從中心點發散,通過變量(長度、弧度、角度)控制形成底部及頂部葉子平面,同時添加控制點重構曲面,增加起伏關系,給予造型動態感。上下兩組葉子可通過與中心點的距離與角度調控位置,并連接形成立面,同時添加了曲面關鍵控制點柔化造型。中間裙體初始了圓臺體,后增加控制曲線,以提升造型的輕盈感,建筑形體造型具有創新性。
▼入口-中間裙體初始了圓臺體,后增加控制曲線,以提升造型的輕盈感
建筑空間:活力空間、魅力展示
內部空間層次豐富功能分布清晰,一層為展覽區域,二層為企業展示區,三層主要為辦公區。各層的功能分區結構具有可調整性,展覽、培訓、會議空間形式多樣,能靈活的適應各種使用要求。意在促進創新氛圍的營造,體現活力性、實現非正式交往與正式交往并行,其空間場所更具開放性、場所性、宜人性、多元性、生態性、地域性。從交往場所上看,空間可以劃分為正式交流空間、非正式交流空間。
▼內部空間層次豐富功能分布清晰,一層為展覽區域
▼二層為企業展示區
▼三層辦公區域
建筑內部空間圍繞核心中庭予以布置,螺旋上升的旋轉樓梯將啟迪文化魅力展示有機的串聯了起來。作為設立集展示、交流、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工作場所吸引新興科技企業入駐,促進企業的成長壯大。為科技人員、投資者、建設者提供學術思想、技術信息、創業創新技能的交流場所。
▼建筑內部空間圍繞核心中庭予以布置
▼螺旋上升的樓梯
▼豐富的內部空間層次
技術手段:數字模擬、BIM落實
設計體型的復雜化以致于設計一開始就采用BIM參數化手段全過程設計,由于體型復雜,建筑、結構、幕墻三個專業的定位、構架、分割需相互契合,設計的過程中,由上述三專業人員在同一個BIM模型中協同工作。
▼BIM模型
在建筑確定的形體空間下,結構專業選擇空間網架結構為實施方向,并估算大致的空間桿件連接尺寸。通過偏移建筑外表皮,在參數化條件下自動生成結構空間網架線性模型,結構專業以此模型為基礎,進行結構計算,確定最終的網架關系及構件尺寸。
同時幕墻專業確定幕墻形式,提供經濟可行的板塊分割控制尺度,通過參數化工具,生成同建筑形體及結構網架線相適宜的板幕墻板塊分割,幕墻專業在此基礎上深化各板塊的構造做法及連接關系。在完成建筑方案及各專業深化后,在Revit中進行項目施工圖的設計工作,以建筑幕墻、結構、機電三個中心模型通過鏈接的方式共同實施,以此落實項目的設計構思。
▼在建筑確定的形體空間下,結構專業選擇空間網架結構為實施方向
▼通過參數化工具,生成同建筑形體及結構網架線相適宜的板幕墻板塊分割
▼夜景
項目圖紙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剖面圖
.END.
注:本文轉載自gooood谷德設計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