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茂廣場改造
作者:建日筑聞 來源:建日筑聞
© 吳清山
© 吳清山
在上海K11藝術購物中心及北京中糧廣場的改造項目贏得全球盛譽后,Kokaistudios又一次將城市更新方面的專長帶到國內日益受生活方式所驅的購物中心項目中。Kokaistudios近期完成了對上海世茂廣場的改造,該項目是當代國內購物環境需求轉變的縮影,其設計更在城市更新領域樹立了業界典范:通過擴充空間功能和重新規劃流線,可以讓大體量商業建筑以新的面貌融入城市公共空間和市民的生活。
© 吳清山
© 吳清山
© 吳清山
世茂廣場建于2006年,包括零售、酒店和辦公空間,是其時上海的時尚標桿。建筑位于上海著名的南京東路購物街端頭,俯瞰人民廣場的絕佳景觀。盡管地理位置優渥,人們卻更偏愛與自己生活方式相契合的場所,因此彼時的世茂廣場很快門庭冷落了下來。
概念分析圖
Kokaistudios肩負改造世茂廣場零售空間的任務,重新梳理建筑內外流線、根據顧客類型規劃體驗路徑,并創造了開放的公共空間。2018年11月改造項目完成后,世茂廣場一躍成為上海商業地產的新貴,重新連結城市生活并注入新活力,吸引市民和游客一探究竟。
© 吳清山
© 吳清山
© 吳清山
Kokaistudios的設計概念是“劇場”,設計師將顧客賦予三種不同類型的“角色”:游客、觀眾與演員;而建筑則被定義為劇場的前廳、觀眾席和后臺。在建筑外側,一組飛天梯猶如紅毯讓人眼前一亮,將南京東路上的游客直接送至世茂廣場的三層平臺及主入口;而另一組飛天梯則可引導顧客直達五層:“包廂”。
分析圖
立面圖
© 吳清山
游客:紅毯式的飛天梯主要為吸引游客走上體驗之旅。游客們在每條“紅毯”上都可以欣賞南京東路和人民廣場的風光,這組飛天梯昭示了建筑最初的設計特色,致敬其沿對角線對稱的平面布局。飛天梯同時為世茂廣場賦予了城市觀光的功能,它不僅僅是購物的場所,更是一處能讓人們盡享上海多元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間。
三層平臺及入口© 吳清山
四層平臺看南京東路© 吳清山
五層入口© 吳清山
如此設計除了柔化先前封閉的城市、重新連接建筑及環境之余,更將關注點引向高層空間。改造前,顧客僅能通過一層的旗艦店進入商場內部核心,而Kokaistudios的方案能直接將游客送至三層(是為劇場的“前廳”),為從前冷清的上層空間注入活力。
五層平臺視角© 吳清山
電梯廳小中庭© 吳清山
電梯廳小中庭© 吳清山
觀眾:設計將世茂廣場定位為城市生活目的地而不僅是零售商業場所,這是吸引另一類顧客——被想象為“觀眾”的上海本地居民的關鍵。因此,改造后的商場在五、六層引入了數家高端餐飲酒吧。
一期中庭© 吳清山
一期中庭© 吳清山
一期中庭© 吳清山
一期中庭© 吳清山
一期中庭© 吳清山
新設立的首層入口導向一個引人注目的中庭區域:該中庭的側面置有豎直的木柵板,并點綴以LED光柱,有效延展了空間的縱向尺度,將明亮的視野、開敞性和戲劇性注入此前亟待提升的空間。此處的直升梯將就餐的顧客直送至樓上餐飲區,而無需尋覓扶梯。
二期中庭© 吳清山
二期中庭© 吳清山
二期中庭© 吳清山
演員:在南京東路上另一個入口主要服務于在附近辦公的人們,Kokaistudios將其定義為“演員”。為了讓這類顧客更頻繁便捷地來到世茂廣場,設計師置放了一組電梯直達商場核心。這是概念中劇場的“后臺”,以灰色百葉墻面、锃亮的黑色玻璃打造出經典的工業風格。這些元素加強了該后臺空間的高效性與目的性,并與商場前方側重游客導向的區域形成鮮明對比。
二期公共空間© 吳清山
電梯廳小中庭© 吳清山
二期核心筒走道© 吳清山
© 吳清山
© 吳清山
Kokaistudios的項目演示了,通過思考當今的城市生活并為未來發展預留可能性,設計可以改進過時的購物中心使之更好地為城市服務;大型的建筑可以被城市重新吸收,并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就世茂廣場而言,這個曾經被忽視的購物中心如今華麗轉身,成為上海黃金地帶讓所有人受益共享的城市生活空間。
© 吳清山
頂視© 吳清山
項目圖紙
一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
北立面圖
剖面圖
流線分析圖
項目信息
建筑師:Kokaistudios
地址:上海, 中國
建筑設計團隊:李冬吟, Anna Maria Austerveil, Paz Taibo Eva Maria, 鄭泳, 秦占濤, 關博華, 何文彬, Daniele Pepe
建筑面積:58000.0 m2
項目年份:2018
攝影師:吳清山
.END.
注:本文轉載自建日筑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