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洋河公園“梁亭” / 原筑景觀
作者:AD中國 來源:建日筑聞
河北河間古洋河公園臨水亭榭 © 田方方,宋本明
古洋河在河間以東,是歷史上河間環城古水道的一部分,然而近代以來,水道荒廢,周邊工廠和居住區排污嚴重,讓古水道成為排水溝。我們所設計建造的古洋河公園是環城水系整治的重要環節:疏通水道、整治水體并對水體及周邊進行生態恢復。
公園北段的梁亭 © 田方方,宋本明
© 田方方,宋本明
我們將水面擴大,并在河道周邊加入可供人通行和停留的步行道和構筑,新的古洋河在排洪泄洪功能之外,更成為居******動休憩、融入自然的去處。
公園南段的梁亭 © 田方方,宋本明
梁亭是便是我們在古洋河公園里設計的兩組臨水亭榭。亭在這里是我們介入自然的一種方式,它提供了新的觀看角度和體驗方式,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創造了風景。
© 田方方,宋本明
森佩爾在著作中將建造技藝分為兩種基本類型,the tectonics of the frame 和 the stereotornics of the earthwork。 前一種可以理解為木頭之間的搭接形成的框架,后一種是磚石重復砌筑中形成體塊和體量。這兩組臨水亭榭就是通過梁這個構件,將兩種技藝上下疊合形成的。
公園南段的梁亭 © 田方方,宋本明
結構表達
建筑分為兩層,下層砌塊墻提供邊界,促成空間開合,上層的構架支撐屋面,得以遮陽擋雨。我們意圖讓下層的砌體扮演雙重角色,既圍合空間、塑造場地,同時又通過梁的搭接承載上層屋架的重量。在傳統中國建筑中,大梁是整座建筑中最重要的一根構件。大梁的尺寸決定了房屋的跨度,屋架的重量集中到這根構件上,梁的跨度及高度是建筑規模的表達。
公園南段的梁亭 © 田方方,宋本明
© 田方方,宋本明
我們意圖在設計中讓梁成為屋架受力的核心表達。經過夸張后的大梁有1米高,跨越整個12米的面寬,但離地面只有不到2.3米高,幾乎觸手可及。
梁下空間 © 田方方,宋本明
挑高與跨度之間的懸殊比例讓梁的看上去似乎跨得更遠。梁在外側的出挑將近4米,巨大的出挑一方面強化了梁的受力視覺表達,另一方面模糊了建筑的內外關系,讓墻的內外兩面都給人提供庇護。
梁下空間 © 田方方,宋本明
構造
設計方案的靈感來自于斗拱對于力的傳遞。梁頂上和柱頭上的倒金字塔結構由方鋼管焊接而成,四面通透,將屋頂的重量向下傳遞。厚重的屋頂結構支撐在這一根根細小的鋼管上,并沿著鋼管的方向將重量匯聚至梁上的一點。它們讓屋面與支撐結構脫開,讓框架的搭接更加清晰。
梁下空間 © 田方方,宋本明
壓得很低的梁不僅給身體帶來一種緊迫感,同時也先于屋面限定了“內”與“外”。微微高過頭頂的大梁貫穿建筑始終。站在梁后,眼前是梁與地面限定而成的畫框,向前漫步會完成在梁下的穿越。這是梁亭中最為獨特的儀式,是建筑構件與身體之間的美妙互動。
跨越12米的大梁 © 田方方,宋本明
© 田方方,宋本明
© 田方方,宋本明
項目圖紙
平面圖
平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項目信息
建筑師: 原筑景觀
地址: 河間市古洋河,河北省,中國
主創建筑師: 閆明
設計團隊: 閆明,王歡
業主: 河間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
結構設計: 高雪梅
項目年份: 2018
攝影師: 田方方,宋本明
.END.
注:本文轉載自建日筑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