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建筑師如何打造城市?
	 
 
	
理查德·羅杰斯,英國著名建筑師。代表作有“千年穹頂”、與他人合作設計的香港匯豐銀行、巴黎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等。其作品常因理念超前而飽受爭議,卻同時使他成為英國30年來最有影響力的建筑師之一。
今年1月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了一條令中國藝術界為之振奮的消息——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特許經營的分館將正式落戶上海。早在2016年,法國蓬皮杜就曾在滬舉辦“蓬皮杜現代藝術大師展”。如今,這個舉世聞名的現代藝術大本營將走出法蘭西,為大洋彼岸的觀眾帶來一場新的視覺盛宴。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新加坡私人住宅設計,2005-2010年
高技派與蓬皮杜中心
時光倒退半個世紀,1977年,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上突然矗立起一座奇怪的建筑:整個大樓由28根圓形鋼管柱支承,內部空間除去一道防火隔墻外毫無阻礙。從外部看去,鋼架林立、管道縱橫,儼然一座散發著濃烈工業氣息的現代工廠。這就是英國建筑師理查德·羅杰斯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巴黎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
	
 
	
 
蓬皮杜中心,1971-1977年
	1933年,理查德·羅杰斯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六歲時隨家人搬到英國。但誰也不會想到,年幼的羅杰斯曾因朗讀困難被認作智力低下,而被送到一所低智兒童學校。但他仍因為無法適應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放棄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Prouvé House,2013-2015年
	
但就是在這樣一個不被看好的孩子身上,卻誕生了杰出的建筑設計天分。1954-1959年,羅杰斯遠赴耶魯大學深造;1963年,他與諾曼·福斯特等人成立“四人小組”。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西班牙馬德里巴拉哈斯T4航站樓,1997-2005年
1977年,羅杰斯設計事務所成立了,在眾多驚世駭俗甚至頗為超前的設計中,羅杰斯逐漸成為建筑高技派的開創者,而巴黎蓬皮杜中心就是其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實例。
	
	1969年,已故總統蓬皮杜決定興建蓬皮杜中心,羅杰斯和來自意大利建筑師倫佐·皮亞諾的設計從49個國家的681個方案中脫穎而出。
 
蓬皮杜中心,1971-1977年
	
	最終落成的巴黎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外形奇特,與傳統建筑的形貌大不相同。該中心總建筑面積達十萬多平米,由公共圖書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工藝美術設計中心和音樂研究中心四部分組成。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赫爾辛基古根海姆美術館概念圖
	
其中,前三個部門集中于一幢六層大樓內,整個空間劃分靈活,甚至可以通過移動空間內的活動隔斷、欄桿等結構隨時改變布局。而建筑中鋼結構的梁柱被涂上不同的顏色,不加掩飾地暴露在立面上。紅色的是交通運輸系統,藍色的是空調設備,綠色的是排水管道,******的是電氣管線。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東京南山城村小學,1995-2003年
	
自動扶梯被移至建筑外部,由外立面一側的一條透明管道包裹著,人們從大街上就可以穿透建筑物外表一眼望見復雜的內部結構和精妙的設備,充滿了未來世界的神秘感和新世紀的機器美學。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LR勞氏檢驗股份有限公司,1993-2000年
	
普利茲克獎評委這樣評價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令人震驚的外表:“這是對博物館設計的一次革命,將博物館的‘紀念碑式的精華’形象轉變為社會和文化相交流的流行化地點。”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大英博物館西北角工程,2007-2014年
“畸形”建筑也有春天
	
對比蓬皮杜藝術中心誕生之初所受的非議,羅杰斯的另一件作品——倫敦千年穹頂則更是被民意一度評為“世界上最丑的龐然大物”之一。這個坐落于泰晤士河畔、格林威治半島的大型建筑,是英國為迎接千禧年的獻禮,它有著白色的半球形弧頂,弧頂一周聳立12根高大桅桿,猶如一個巨形路由器。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倫敦千禧穹頂,1996-1999年
	
在設計之初,為了整合這一標志性建筑所承擔的包括舉辦展覽、慶典在內的多重功能,設計師提出了建造一個盡可能大而高的穹頂的想法。最終落成的穹頂周長達1千米,直徑365 米,中心高度50米,而一圈鋼桅桿更是高達100米。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波爾多法院,1992-1998年
	
誠然,批評與質疑始終存在于“千年穹頂”的建造過程中,但它所體現出的建筑理念卻引人深思。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樹屋,2016年
	
在選址上,“千年穹頂”選擇了一片早已荒廢的工業用地,建筑師希望建筑不僅僅是自己的私人作品,而希望通過這樣的建筑工程推動整個地區的發展,使它獲得新的生機。這正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眼光,讓這些重工業時代的遺產不再落寞。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Fleetguard,法國布列塔尼,1979-1981年
城市的誕生
	
羅杰斯始終強調建筑的純功能要素。在解釋自己的設計意圖時,他說:“我們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樣靈活的、永遠變動的框架。”在城市中的人們建起一座座建筑之時,建筑也無形中定義著城市,塑造著生活。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倫敦利德賀大樓,2000-2014年
	
羅杰斯曾經是“英國城市工作組”(Urban Task Force)的負責人。這個工作組成立于1998年,研究了城市衰敗的原因,并為城市復興的未來規劃了基礎工作。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城市規劃,2005-2014年
	
 
羅杰斯是城市生活的擁護者,認為城市應作為一個文明的教化中心。他曾經評論說,明天的城市再也不像今天那樣孤立地劃分成區,變成只有一種活動的聚居地。相反,它們會更像過去的那種更加豐富的城市分層。生活、工作、購物、學習和休閑將重疊起來,集合在持續、多樣和變化中的結構中。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Las Arenas,西班牙巴塞羅那,1999-2001年
	
羅杰斯敏銳地捕捉到了建筑與城市之間微妙的關系。1990年,上海浦東成為新的經濟特區,而陸家嘴更是成為我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的開發區。1992年,上海市政府面向全球進行陸家嘴中心區城市設計方案國際咨詢活動,在眾多來稿中,羅杰斯的方案令人眼前一亮。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上海浦東新區規劃圖
	
在他的方案中,一種緊湊化、復合化的傾向不言而喻,這種集約化的城市設計往往意味著更高效、更多元的城市功能,同時節約能源達到可持續發展。可以說,羅杰斯的方案為陸家嘴,乃至更廣大的新興城市CBD建設,提供了獨樹一幟的思路。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PLACE / Ladywell,倫敦,2014-2016年
	
2007年,羅杰斯被授予普利茲克建筑獎。評獎委員會評論稱:羅杰斯是一個人文主義者,他提醒人們,“建筑是最有社會性的藝術。”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安特衛普法院,1998-2005年
	
	羅杰斯曾經在1995年的演講中說:“在城市中,生活是最不穩定的,但也是最具有改進、干預和變化機遇的地方,這種機遇是看得見的。”
 
羅杰斯設計事務所,世界貿易中心3號大樓,紐約,在建
	
還記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如今的城市發展正讓生活變得無比快捷便利,同時更在主動地引領著一場生活方式的變革,引領生活走向更綠色、更科學、更現代的彼岸。
	

